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转】

三农学术 2023-10-24

*内容源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知网下载: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NJNS/detail?uniplatform=NZKPT

————


农村社会发展

数字技术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

唐文浩;1-9


乡村旅游的景观制造逻辑与乡村产业发展路径——基于赣南C县梯田景观开发的实证调研

仇叶;10-20


制造关联: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利益联结与关系再构——从地方政府行为切入

邢成举;周思聪;21-31


乡村社区营造的基本方略:符号化与空间化——基于安徽省香泉-温泉小镇社区营造的观察

刘祖云;王太文;32-42


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一项经验研究

彭灵灵;林蕾;43-52


乡村治理现代化

统合治理:县域脱贫攻坚的机制创新——基于贵州T县的经验研究

卢飞;陆汉文;53-63


超常规治理: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与运作逻辑——基于陕南L村的田野调查

钟海;64-74


农村垃圾之殇如何破解:一个互动治理的分析框架——基于广东省W县的个案

向玉琼;张健培;温瑜;75-87


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民主包干制”: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

易卓;88-99


农民生计与保障

钟摆式家庭:集体经济与社会伦理建构下的家庭特征与发展困境——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S村为例

杜园园;苏柱华;100-107


儿女趋同化:女儿角色变迁与家庭结构转变

甘颖;108-116


基于可行能力的农民工家庭离散生成逻辑与政策调适研究

汪超;117-125


土地问题

农村承包地退出的路径嬗变、实践困境及其制度变革反思

王海娟;126-134


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来自黄淮海农区的经验证据

钱龙;饶清玲;刘同山;135-146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问题导向、分置逻辑与实现路径

陈胜祥;147-158


农业经济人情关系与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

梁海兵;张福顺;159-170


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迁徙意愿及其影响机理

王建华;布玉婷;王舒;171-182


数字技术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

唐文浩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启示,构建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同时以多案例验证了分析框架的实践性。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以及居民生活数字化,是整体性促成数字技术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此,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促成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打造和发挥4个功能,即:因地制宜打造数字化特色产业的中介功能,分区域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的培育功能,夯实数据互通互联和数据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的保障功能。


乡村旅游的景观制造逻辑与乡村产业发展路径——基于赣南C县梯田景观开发的实证调研

仇叶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当前,乡村旅游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现有研究过于强调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性,而忽略了两者内在逻辑的差异性。基于实体与景观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实体意义上,乡村空间是国家保护下的重要权利空间,它以集体土地制度为基础,是惠农公共资源下沉的空间载体,也是农民维持低成本高福利生产生活的空间场域。乡村旅游依循景观制造的逻辑,实践中,地方政府通过吸纳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与公共资源,吸引资本下乡再造商品化景观。景观制造既是乡村空间权利结构重组的过程,也是消解乡村实体功能的过程,可能对乡村振兴造成了负面影响。这表明,存在两种乡村产业的发展路径,即增加农民权利的包容型发展路径与挤压农民权利的汲取型发展路径。乡村产业要实现乡村振兴效应,必须完成从汲取型发展路径向包容型发展路径的转变。


制造关联:精准扶贫实践中的利益联结与关系再构——从地方政府行为切入

邢成举  周思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摘要:在精准扶贫实践中,依托企业等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是中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经验。而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在于,通过地方政府的主导以及针对企业开展的经济、情感、社会和政治动员,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形成了经济、组织、社会互动等层面的新的关联关系,这种关联不仅使得企业与贫困户之间建立了相对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还再构了地方政府、企业与贫困户的关系。通过关联的制造,贫困户被嵌入多类型的产业链条,而企业则通过利益分享促进了贫困户的脱贫。制造关联对扶贫工作的促进能够展现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充分展现了服务型政府的功能,但该模式下承担脱贫帮带责任的企业也面临多重困境。因此,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振兴需要关联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而非单向性的利益传递。


乡村社区营造的基本方略:符号化与空间化——基于安徽省香泉-温泉小镇社区营造的观察

刘祖云  王太文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社区营造理论发源于东亚国家及相关地区的社区营造实践,中国理论界对于社区营造的理论也予以了多学科的关注。从中国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乡村社区活力的激活和内生机制的建立将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社区营造是考察乡村社区活力提升的一个新研究视角。因此,中国乡村社区营造方略是什么及怎么做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基于对温泉小镇社区营造的实践观察,以社区营造理论为依托,以社区营造经验为参照,指出中国当下乡村社区营造的策略,即符号化与空间化。提出以符号的方式呈现乡村性、地方性、乡土美,并打造具有生活感的物理空间、具有社区感的社会空间、具有家园感的文化空间的理论构想。乡村社会关系的再造是中国乡村社区营造的未来方向。


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一项经验研究

彭灵灵1  林蕾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  2.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摘要:以Z市G镇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为例,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在对社会资本展开类型学区分的基础上,聚焦社会组织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构建,进而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社会组织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另一关键,其中有着复杂的作用机制。异地商会、行业协会、老乡会等社会组织将以“三缘”为基础的初级关系的流动人口聚合在一起,帮助流动人口搭建起结合型社会资本;社区社会组织帮助流动人口培育出桥接型社会资本;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流动人口提供了上下交融、左右互动的连结型社会资本。三个层次的社会资本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结型社会资本的作用更为深远。因此,要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结型社会资本。


统合治理:县域脱贫攻坚的机制创新——基于贵州T县的经验研究

卢飞1  陆汉文2

1.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社会学院

摘要:既有研究多探讨外部环境如何塑造脱贫攻坚及其动员机制,却没有深入解释脱贫攻坚本身的治理特征和运行机制。本文基于贵州T县的脱贫攻坚实践,将脱贫攻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定义为统合治理,认为其是在党政体制基础上,通过党的领导实现对原有科层制的组织重构和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统合,在治理结构上形成了“一轴多元”的治理体系,构建了能最大程度激活体制内外力量参与贫困治理的有效模式。统合治理是有助于汲取运动式治理和科层治理优势的组织基础,其通过组织统合、行动统合和督战统合等治理策略,既强调了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度,又突出了治理权力集中的可能性,使脱贫攻坚更好地发挥了整体动员、协作执行和治理效能提升的作用。统合治理不仅呈现了党委和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统合功能与重要价值,更凸显出社会、市场和群众等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潜能,为县域超常规治理的动力结构和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路径。


超常规治理: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与运作逻辑——基于陕南L村的田野调查

钟海

西安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部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选派党政干部开展驻村帮扶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工作机制,也是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工作方式。通过对陕南L村驻村帮扶的案例考察,并将其置于脱贫攻坚战略这一特定的任务情境、制度环境以及乡土场域中进行阐释,可以发现驻村工作队的运行样态兼具并超越了国家治理中常规与动员两种常见的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与行动特征,呈现出超常规治理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行政嵌入为超常规治理工作机制的生发提供了制度逻辑、场域逻辑和行动逻辑。这一基于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和行政科层结构性嵌入方式的发现,不仅为驻村工作队的日常运作提供了一个解释性概念和分析框架,还引发了对中国当前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的重新思忖。


农村垃圾之殇如何破解:一个互动治理的分析框架——基于广东省W县的个案

向玉琼1  张健培2  温瑜3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垃圾治理有利于实现乡村环境的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广东省W县提供了农村垃圾治理的一个成功案例,其成功经验可以从互动治理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解释。根据互动场域的不同,互动治理可分为科层间互动、跨领域互动与社会内互动3种互动模式。科层间互动通过上下联动、高位推进与行政动员推动整体治理;跨领域互动通过共识建构、多管齐下与放松规制达成多元主体的合作行动;社会内互动通过行政嵌入、柔性治理与弹性执行培育良好的自治土壤。研究发现,3种互动模式在组织结构、行动逻辑与运行机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互动模式触发先后顺序不同,且模式之间存在紧密关联与潜在张力。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开拓了农村垃圾治理的研究视角,并从类型学上增进了对互动治理多种模式的认识。


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民主包干制”: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

易卓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建设有效且成本合理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是乡村建设的关键命题。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主要采取项目制的供给方式,表现出“制度内自上而下”的行政理性特征,而这难以克服农民不合作的治理难题,陷入公共品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困境。基于此,地方政府通过“以奖代补”的制度激励,将公共品供给中的“预算外协商成本”包干给受益农户,生成了“民主包干制”,塑造了制度内与制度外协同供给的制度安排。通过构建村社责任共同体与公共利益的再造机制、村庄内生性资源的激活机制、协商民主下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机制,“民主包干制”得以将公共品供给中外溢的协商成本内部化,厘清了国家与农民的责任边界,有效承接公共财政资源,提高了公共品供给效率。


钟摆式家庭:集体经济与社会伦理建构下的家庭特征与发展困境——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S村为例

杜园园  苏柱华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摘要: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S村家庭成员关系,发现在集体经济分配制度与宗族文化伦理的双重影响下,家庭发展呈现以父子、婆媳关系为主轴,以夫妻、兄弟关系为辅轴,指针摆向父子关系轴的钟摆式特点。“股份量化到人、固化到户、户内继承”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为原本以父权为主的宗族社会伦理提供了经济支撑,强化了父权的家庭伦理秩序。集体分配制度让父母掌握了具有较高价值的宅基地、房屋以及集体经济股权,子女在经济上依附父母,难以获得独立成长的机会,家庭发展面临内生动力不足问题。集体经济发达地区的产权制度深化改革,应强调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协调机制,侧重通过集体再分配保证家庭成员平等享受集体收益,以利于家庭良性发展。


儿女趋同化:女儿角色变迁与家庭结构转变

甘颖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在家庭转型的背景下,女性角色、地位的变化与提升是学界极为关注的学术问题和现实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女儿在原生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家庭资源、家庭养老责任的分配、祭祀仪式的参与等方面,从明显与儿子不同发展到几乎与儿子相同,出现了儿女趋同化的现象。生育观念的转变改变了父代对女儿的情感依赖,经济自主性的提高增加了女儿对父代的经济反馈,居住空间的变化再造了父女之间的互动空间,是重构女儿在娘家角色转变的三重机制。这一系列家庭秩序的转变使得女儿具备与父代在情感、资源等方面互动的合法性,塑造了女儿与儿子近乎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儿女趋同化对家庭组织方式带来的影响形成了双系互动的“新直系家庭”结构。通过对女儿在娘家角色和地位的考察,窥探中国家庭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便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家庭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基于可行能力的农民工家庭离散生成逻辑与政策调适研究

汪超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蕴涵了农民工家庭享有尊严生活而又体面劳动的实质自由之意,然其绵延的家庭离散式日常生活实践提出了“何以可能,又何以弥合”之问。文章运用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从自由的建构性与工具性层面解读农民工家庭离散问题,提出城市导向的发展政策聚焦于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自由,影响了农民工家庭在经济条件、政治自由、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障等方面的工具性自由与可行能力。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自由与实质自由的悖论则进一步说明,单纯发展经济的政策弊端及对农民工家庭需求缺乏合理预期。研究启示:要在拓展需求信息基础上,以构成实质自由的功能性活动为价值标准,从建构经济自由与实质自由的融合统一体来合理预期修复与弥合农民工家庭离散这一问题的公共政策。


农村承包地退出的路径嬗变、实践困境及其制度变革反思

王海娟;126-134

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自然资源部法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摘要:城市化背景下大量进城落户农民转变为城市市民,通过建立承包地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承包地有偿退出制度改革试点,探索用承包地市场化退出路径代替组织化退出路径,改变了承包地退出制度。从试点实践来看,土地退出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为退地者和承退者的积极性较弱,以及土地供需错位。我国土地具有非完全商品属性,土地价值很难衡量、土地退出具有非排他性以及土地功能具有多样性,土地退出市场缺乏有效运行的条件。现行改革思路忽视了土地属性的特殊性,应采取与土地属性相适配的退出制度,发挥集体土地制度在资源配置中的独特作用。


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来自黄淮海农区的经验证据

钱龙1  饶清玲1  刘同山2

1. 南京财经大学粮食和物资学院  2.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地下水“漏斗区”黄淮海农区的调查,探索了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内在传导机制和农户特征分化情境下的效应差异。研究发现: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相比未获得确权颁证的农户,已获承包权证书农户采纳概率提升了7.2%。利用LPM模型、PSM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上述发现。中介效应模型显示,地权稳定性会通过增强农户连片经营意愿进而促进其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进一步从不同代际、家庭经济情况差异、社会资本异质性、作物种植类型差异四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老一代种植户、经济状况较好农户、拥有较多社会资本农户、经济作物种植户有着更强烈的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倾向。最后,本文提出了稳定地权、推进农地流转和土地整理、关注不同特征农户响应分化的政策建议。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问题导向、分置逻辑与实现路径

陈胜祥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摘要:运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宅基地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逻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宅基地制度亟待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宅基地占用乱象丛生、农民产权观念扭曲和宅基地财产功能消失。(2)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三权”分置逻辑是:落实集体所有权以稳定资格权;引导农户生成心理所有权观念,为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和治理乱占滥用建立认知和行为基础。(3)实现路径是:一是在制度化表达中,将农户资格权界定为从集体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成员权,将原宅基地使用权界定为流转无碍的用益物权;二是落实集体所有权中的处分权、收益权和监管权,为农户资格权提供固化式保障,进而为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建立心理安全机制。由此得到新一轮试点改革实践的启示:一要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导向理解“三权”分置逻辑;二要以激活心理所有权为中介目标选择政策工具;三要从流转安全角度而非时空角度界定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中的“适度”概念。


农业经济人情关系与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

梁海兵  张福顺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持续性转移进程中,农村发展呈现两个明显变化:以利益交换为特征的农村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和以人情关系为纽带的乡土社会人情信任日益缺失。如何理解这两个变化及其内在关联?本文试图从考察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决定及人情关系在其中的作用来回应这一问题。结果表明,人情关系具有显著降低农村劳动力市场工资的短期影响,但这一作用在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生命历程中呈现逐渐弱化的动态变迁。此外,人情关系对男性工资的抑制作用较女性大且显著,而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关注市场工资的高低,并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显著排斥人情的在场;人均耕地越多,人情关系的作用越显著,而人均耕地较少时,人情关系的作用相对较弱且不显著。


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迁徙意愿及其影响机理

王建华  布玉婷  王舒

江南大学商学院

摘要:为把握信息化时代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多流通渠道的选择意愿,增强线上渠道消费者黏性,扩大信息技术溢出效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基于对江苏省4个城市地区的调研数据,构建以偏最小二乘法为基础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消费者因素、产品特征及渠道特征因素对消费者移动线上渠道迁徙意愿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消费者向移动线上渠道迁徙的意愿会受到推力因素、拉力因素的正向促进作用,以及锚定因素的负向抑制作用;锚定因素负向调节拉力因素对消费者渠道迁徙意愿的作用机制,以农贸市场为原始渠道时作用效果更强。(2)超市与移动线上渠道的价格、折扣情况、产品多样性差距,及消费者感知财务、服务、心理风险差距,构成推力因素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超市与移动线上渠道的渠道信任、感知易用性差距构成正向吸引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拉力因素;社会影响作为锚定因素负向影响渠道迁徙意愿。(3)农贸市场与移动线上渠道的购买环境、时间、信息完整性差距,及消费者感知质量、健康、时间风险差距,构成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推力因素;农贸市场与移动线上渠道的媒体丰富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渠道信任差距,构成正向吸引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拉力因素;社会影响与感知成本差距构成负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锚定因素。 


——END

内容源自中国知网;全文可在知网下载: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NJNS/detail?uniplatform=NZKPT


相关阅读:

  1.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转】

  2.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六期目录【转】

  3. 《世界农业》2022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转】

  4.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转】

  5.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编辑:代安澜

审核:龙文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